搜尋此網誌

金門遊:烈嶼勇士堡、鐵漢堡、將軍堡


砲聲、煙硝、血光交織而成的的戰地歲月,沉默地隱身於岩壁、土丘、樹林…的碉堡,成了能夠欺敵,甚且提供可以暫時喘息的空間

【勇士堡】原名【四八高地據點】,1970年某日敵軍5名水鬼,潛入刺殺了6名駐守的士兵,當時班長發現後立即取出衝鋒槍,追出去與水鬼搏鬥。雖然奮勇擊斃全數敵軍,但自己也不幸壯烈犧牲。為了紀念班長的英勇事蹟,於是將【四八高地據點】更名為【勇士堡】

附註:雖然只有寥寥數語的文字說明,但是案前下筆時是有畫面的。可感受到那位英勇的班長 如同《戰地鐘聲》的主角,為了完成炸毀橋樑的重要任務,與游擊隊員們在山洞裡度過三天三夜,雖然主角最終成功完成炸毀橋樑任務,但也因為受重傷無法與游擊隊員一起撤退,他選擇留下,架起機關槍隻身立擋大隊敵軍人馬,讓隊員們能更充容地撤離,最終自己壯烈犧牲了……

目前勇士堡的地下設施是「地雷展示館」

先走一段實體地雷區,地雷原是突起狀,為方便行走,所以走道中央將地雷埋地

必需再走300公尺陰冷的地下通道才能到達地雷展示區

壁牆兩側展示各式地雷


其中一段通道是模擬地雷爆炸聲光體驗區,必需小心翼翼踏出每一步,以免誤觸模擬地雷

密密麻麻的金門雷區分佈圖

1949年國軍駐守之後,歷經「古寧頭戰役」、「八二三台海戰役」等,為了穩定臺海局勢,國軍於是大量構築工事,包括在海岸佈建鐵絲網和地雷,以阻止敵軍進犯。其中以面對對岸的金門北海岸平坦沙灘最密集,南海岸平坦沙灘則是重點佈雷。所以,海岸線80%皆是佈雷區(嚇)

佈雷區均以鐵絲網層層包圍,為了強調《不得越雷池一步》的重要性,特別掛上「雷區」三角骷髏警示牌

隨著兩岸局勢改變,國軍實施精實方案,島上駐軍大量裁撤,也留下許多廢棄營區、彈藥庫等軍事防禦工事,其中以地雷區對金門地區軍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最嚴重威脅。根據人道組織估計,全球死於地雷與其他戰爭殘留爆炸物的平民,總數超過100萬

於是官方在2006614日公布實施「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明訂佈雷區域內殺傷性地雷之剷除,應於七年內完成

2007年41日,陸軍成立金門排雷大隊,針對全島154處,總面積306962平方公尺的雷區,展開密集排雷作業,2013531日全數完成,清除並銷毀各式雷彈計95806枚,並於2013613日解除公告佈雷區域

掃雷大隊隊徽代表意義

砲彈:代表地雷及未爆彈
閃電:代表排除及銷毀作業
翅膀:代表和平
羽翼:代表紀念世界上因雷區排除或誤觸地雷而殉職或殉難的人員

圖片來源: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20/6913985

走出彎彎曲曲的勇士地下碉堡上到地面,在眼前出現的是彈藥庫

終於走出碉堡區了,要出坑道的樓梯,有點陡,但是低頭小心之餘,仍忍不住被梯頂的戰爭標語吸引

【堅強固守!  誓死不退!  硬打到底!  三天成功!】     夠硬氣!!!!

走出【勇士堡】的地下通道,出口居然是【鐵漢堡】三個大字

原來,勇士堡與鐵漢堡之間在地下縱橫相通,密如蛛網的地下坑道,連接各機槍陣地及砲彈陣地。碉堡外觀則以迷彩偽裝於半隱半露的樹林、岩壁、山坡之間

鐵漢堡的山壁旁停放著曾經功勳厥偉的退役戰車

鐵漢堡的山壁的另一側則是飽受戰火摧殘,已廢棄的民宅

【將軍堡】原名【L55據點】,「823砲戰」時,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蔣經國與當時師長郝柏村將軍在此討論戰況研商對策故更名【將軍堡】

【將軍堡】範圍不大,但是臨海面密佈砲眼口

將軍堡上方可以非常清楚看見大金門和烈嶼之間目前是金門大橋的海面視野

一個下午安靜專注地走訪了前線中的前線,臨海三座捍衛金門重要海洋門戶的軍事碉堡

萬里乘風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戰爭的殘酷 往往可以應照出人性的光輝,但是生命的深度,何需由戰爭來觸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