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金門以文武人才輩出著稱, 正是所謂「九里三提督」、「百步一舉人」
如此的科甲鼎盛,功績彪炳,咸認為源始於南宋時期朱熹大儒渡海至金門講學,金門百姓因此接受啟蒙教化,至此奠下文化發展的宏基
浯江書院大門的楹聯是儒學思想,右側是學規,左側則是家訓
浯江書院前身是學塾,創立於1735年,由官方辦學,而後轉變為官辦民營,始稱浯江書院(1775年),又經過數次經營方式的變革,最終以商業經營作為手段,使得浯江書院得以長期穩定運作,也是金門古時四大書院,唯一碩果僅存的一座
爾後,金門鄉親為了感念朱熹為金門教育所做的貢獻,於是集資於書院內興建「朱子祠」以供祭祀
浯江書院大門的楹聯是朱熹所寫的「行仁義事
存忠孝心」
「讀聖賢書,行仁義事,立齊家志,存忠孝心」,據載朱熹非常喜歡這言簡意賅的十六個字,因此常書寫「存忠孝心、行仁義事」給親友及學生
科舉制度至南宋時期,學子讀書僅圖取功名,偏失了學問內涵,因此朱熹致力於學習規範:「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切實地履行」,是朱熹教導「知」與「行」的階段性歷程(朱熹晚年自稱晦翁)
「科舉應試,求取功名」,是許許多多中國歷代百姓一生追求的目標。而科舉應試科目中的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即是朱熹(又名紫陽夫子)編輯訂定
朱熹理學曾傳及韓國和日本,在中國儒學史上,其影響力也僅次於孔子
朱熹一生不曾渡海來臺,臺灣的學子,大都是國高中時期在教科書上認識朱熹。但是,朱熹對臺灣萬千學子而言,其重要性並不止於教科書。因為考試季節,許多考生會到臺北萬華龍山寺的後殿供拜文昌帝君,而文昌帝君配祀供奉的紫陽夫子,正是朱熹大人
講堂內原本祭祀文昌帝君,毀損於五四運動,目前置放朱熹雕像
「繼往開來」之下,朱子端坐,手持書卷,諄諄教導
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受《周易·繫辭傳》的啟發,著《太極圖說》闡釋其宇宙觀。朱熹十分喜愛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除了予以修正,並多加闡釋
朱子背後屏木,《太極圖說》,書「「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並非《太極圖說》內容,而是《周易·繫辭傳》內容
我認為可能是設計規劃者誤解了「朱熹」、「太極圖說」和「周易·繫辭傳」三者的關係…@#$…!!!
【文舉榜】朱子主邑簿採風島上。以禮導民浯既被化。因立書院於燕南山。自後家弦戶誦優游正義涵涵聖經則風俗一丕變也。是以宋代以還登科甲者綿延不輟。茲臚列歷朝進士於左
講堂內盧列歷朝進士的【文舉榜】
【武績榜】宋代以降忠孝節之風相尚。迨至有明東南沿海倭奴為患浯設守禦千戶所為海疆重鎮。百梧偉岸之士投身行伍者日蕃。是以明末以至清代武將輩出,茲臚列歷朝參將以上武將於左
講堂內盧列歷朝參將以上武將的【武績榜】
【博士榜】清末光緒年間廢除科舉民國以還知識領域不斷擴充。迫至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金門經濟漸富裕。學子彬彬群秀甲於他地獲博士學位者先後接踵。 茲臚列近代博士名錄於左
講堂內盧列1958年之後國內外大學的【博士榜】
「朱子祠」拜殿格扇頂堵琴棋書畫「四藝」木雕
春秋時期,孔子故鄉是魯國,孟子故鄉是鄒國,因此「鄒魯」被形容為文化禮儀發達的地方。「海濱鄒魯」即指沿海文化昌盛之地
南宋朱熹到金門宣揚禮教,開設書院,金門文風漸盛,於是有了「海濱鄒魯」之名
走訪浯江書院時,無論在講堂內亦或是朱子祠內,都可以聽到喧鬧歡笑聲,原來是穿上古裝的學童們正在進行戶外教學
在浯江書院沉浸式環境,學童們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對事物的觀感,同時也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機會。還有什麼能比這種既是角色玩耍扮演,又是輕鬆玩樂更好的學習方式呢?!難怪學童們歡笑聲不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