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金門遊:金門大橋、慈堤落日


此行有幸行走於曾經被戲稱為「虛擬大橋」的金門大橋,嘴角不自覺會上揚…

 之所以被戲稱為「虛擬大橋」是因為一直以來,被金門本島和烈嶼居民引頸期盼了30年的交通橋樑,只有在選舉時會被候選人提出做為政見。可是,一旦選舉過後,建橋這件大代誌就如同大小金門行走的船隻般,船過了水也無痕了……

盼呀盼,【金門大橋】這座中華民國最大的跨海大橋,終於在20125月正式開工,歷經12年,5任縣長,前後更換了3個承包商,總造價新臺幣96.62億元,至202210月底,正式通行了~

金門本島這一端由風獅爺鎮守

烈嶼這一端則是由風雞守護

金門大橋,全長約5.4公里,其中約4.77公里位於海上,總共有532根落樁

由於金門本身是堅硬的花崗岩地質,因此工程之艱鉅就不言而喻了

【穗心傳語】是金門大橋橋塔,也是世界獨有的意象造型,由金門縣民票選決定的圖案,取意金門高粱的穗心

行車時,前方視野所及造型優美的「金門高粱穗心」,位於整座橋樑中間段


金門大橋「五塔(高粱穗心)六跨」,脊背橋


由金門本島金寧鄉「慈堤」觀看落日時,金門大橋更是風情無限

1969年為戰略考量興建的「慈堤」,一端是海域,另一端則是慈湖

夕陽西下,金寧鄉「慈堤」被綿延軌條砦護衛著的海域端

曾經叱咤風雲的鐵甲戰士們此刻正安靜守候於慈堤海岸邊,在大片粉玫色蘆葦叢後方的他們,不知是否有一絲絲【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的惆悵呢?!

金門遊:胡璉將軍、莒光樓

行前查閱金門地圖時,發現有一條路從金城鎮橫貫大金門1/2以上的土地面積,到達金湖鎮。伯玉路一段至五段,胡璉將軍,字伯玉,這條金門最寬長的中央公路即是以胡璉將軍命名

臺北市有一條從一段到四段的羅斯福路。羅斯福總統是當時所有跟中國同盟的國家中,對中華民國最友善的總統。臺灣當時也因為羅斯福總統的支持,受到美國不少的支援,因此將臺北市一條主要幹道命名為羅斯福路以茲感念。羅斯福總統在位時,所訂定的對華政策,深深影響臺美間的關係。時至今日,仍然引導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基本原則

那麼,胡璉將軍對金門的貢獻又是什麼呢?

這位被毛澤東形容為「狡如狐 猛如虎」視為可敬對手的胡璉將軍,何許人也?

古寧頭戰史館入門大廳,在十二道青天白日光芒之下,迎面而來的巨幅油畫,唯一站在蔣介石委員長右後方者即是胡璉將軍

「好帥!」是同行者看到胡璉將軍照片時一致的讚嘆。胡將軍一名武將,英氣煥發的外表,同時流露出儒者的溫文,既鐵血又柔情,好帥!

古寧頭戰役和823砲戰,是臺灣存亡憂戚的兩個極重要戰役。胡璉將軍皆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功勳彪炳,無庸置疑

但許多人,尤其是金門以外的民眾可能不知,金門高粱酒名揚國際,金門高粱的種植,正是胡璉將軍以「一斤高粱換置一斤稻米」鼓勵民眾種植高粱的政策。1950年底第一瓶金門高粱酒在當地上市,軍方以酒廠收入向臺灣買米,當時金門高粱的市價只有白米的1/3至1/2,但軍方仍以 1:1 的價格向農民收購高粱,等同於對農民進行間接補助

此外,金門由於連年戰爭,百廢待舉,胡璉將軍在司令官任內,除了辦酒廠,也辦煙廠、鹽場、燈廠…成立各種物資供應處;興醫院、築水壩、闢道路……甚且發行臨時流通券

這樣一位術德兼備、文武全能的人才,必為當時最高領導人蔣介石總統視為肱股,實則不然。據載,蔣總統愛之也怨之,二人恩怨糾葛長達十六年,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無論如何,金門除了以「伯玉路」命名之外,還有「胡璉將軍紀念館」、「胡伯玉將軍紀念館」、「伯玉亭」等緬懷胡璉大家長的硬體建設。主要是軍民感念於金門在胡璉將軍領導之下,解決了「缺水」、「缺糧」、「缺路」、「缺樹」、「缺錢」等重大議題。此外,也有「財團法人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設立

兩岸局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改變,胡璉將軍離開金門戰場之後,被派往另一個外交戰場,駐越南全權大使。當時美軍開始進入越南,越南戰爭面臨重要轉捩點。執行此艱鉅外交任務的同時,胡璉將軍仍不忘凝聚僑民的向心力,於越南胡志明市興建與金門金湖鎮一模一樣祭拜金門開疆始祖陳淵的「孚濟廟」

一生勤懇不倦的胡璉將軍褪下軍服之後,又於1974年進入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攻讀宋史和現代史,並與史學家李守孔教授結成良師益友

胡璉將軍博士論文《宋太祖雄略之面面觀與今昔觀》的大綱手稿(複製品),字跡剛正俐落

1977年6月22日胡璉將軍因心肌梗塞過世於臺北,親友遵從其遺囑,將骨灰灑於胡將軍視為第二故鄉的大、小金門之間的海域(執行面是,由海軍軍艦運送至大小金門的海域,舉行典禮之後,蛙人將盛裝骨灰的銅盒沉葬於海域)

胡璉將軍魂依莒光樓

莒光樓三樓設有【胡璉將軍回顧展】常設展廳,奉祀胡璉將軍的遺照及牌位,供人瞻仰與緬懷。其三樓所在也可遠聎骨灰沉葬所在

由莒光樓三樓遠眺胡璉將軍骨灰沉葬所在的大、小金門之間海域


1977年6月22日胡璉將軍辭世,同年9月行政院長蔣經國巡視金門,指示於莒光樓對面的浯江溪出海口石雕公園莒光湖旁建立伯公紀念亭

逝世一週年的1978年6月22日,由俞大維撰寫文、黃杰書寫「胡伯玉將軍紀念碑記」豎立於「伯玉亭」

莒光樓是仿古典城門樓結構建築,前方紅色金門造型的電話亭,則是新加坡金門裔僑李志剛先生以莒光樓為範本,轉化成金門漢字,成為新加坡金門後援會會館會徽。其穩健中帶有時尚的設計感頗受歡迎,目前除了風獅爺,幾乎也成了金門的象徵

此會徽之所以又被設計成電話亭,實則也有其時代意義。因為戰地時期的金馬地區電訊管制,一般民眾與外界聯絡僅能靠書信和電報,電話得以連繫,是解嚴之後開放的象徵

圖片來源:https://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index.jsp?ID=2803&file_name=A087

未曾當過兵,或當兵未抽中「金馬獎」的人而言,對金門的認識,應該是和我一樣,從中華郵政發行的莒光樓郵票得知。以莒光樓造型發行各面額的郵票數量稱冠於其它,主要也是因為莒光樓是金門戰地精神的展現

當年也是胡璉將軍認為金門應該有一處足以鼓舞軍民士氣、表彰國軍貢獻的英雄館,於是在金門島的西側以八個月的時間由張靜波建築師團隊興建此一仿古宮殿造型的建物,取名莒光樓,寓意「毋忘在莒」
值得一提的是,頂樓「莒光樓」三個字,並非官大或學問大的名流題書,而是大二膽之役的小兵賴生明所書。1950年大二膽戰役,賴生明在火線中完滿達成連長交付的關鍵任務,勝利之後賴生明被視為民族英雄

如此重要的戰地精神建物,能由一位立大功的小兵落款,也足見主其事者的不凡用心及雍容大氣

附註:相較於金門島西側莒光樓的頌揚生者,在金門島的東側則設置太武山忠烈祠,以緬懷英靈

正面牌坊為陳誠先生所題「太武山公墓」、周至柔先生所題「正氣千秋」、郭寄崎先生所題「浩氣長存」
背面牌坊為于佑任先生所題「天地正氣」、鄒魯先生所題「重於泰山」、丁惟汾先生所題「英靈永昭」

莒光樓三樓胡將軍展示館展示的杯子,梅花圖案及整體用色非常雅緻(金門陶瓷廠製),是劉玉章將軍於1964年4月12日贈與胡璉將軍,真是好看、耐看!(劉玉章將軍與胡璉將軍是同學,1954年繼胡璉將軍之後出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

戎馬一生的胡璉將軍,所獲得的重要功勳獎章也都陳列於莒光樓三樓常設展示廳

其中僅次於國光獎章有「免死金牌」之稱的青天白日勳章(自1929年首度發出,迄今只發出211枚),2012年4月不翼而飛

幸好三天後,在廈門往哈爾濱的火車上,中國公安逮捕76歲黑龍江籍以觀光名義到金門的膽大妄為喬姓觀光客(唉~~~~這枚胡璉將軍一生風火來去,彪炳功勳換取得來的血淚勳章,竟被觀光客輕率地順手牽羊偷竊而去,這齣鬧劇演得豈止醜陋又無比低級呀!!!)

唐德宗時期(803年)遣派牧馬侯陳淵到金門,當時總共十二個姓氏家族追隨陳淵渡海開疆闢土建設金門,島民感念陳淵的恩澤,建祠奉祭,尊為「開浯恩主」

1100年之後,島民同樣感念胡璉將軍為金門所做的貢獻,於是乎金門有了第二位「恩主公」,島民尊胡璉將軍為「金門恩主公」

眾所皆知,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需提供孩子一個健全完善的成長環境,其中「教」(愛的教育)、「養」(負責任的養育)是圭臬

【前南投縣長李朝卿因貪污案81罪共判4504月宣告刑】、【前南投縣長李朝卿涉貪 9罪共判刑108年定讞】斗大的標題曾經佔據臺灣各大媒體頭版版面,曾經的地方父母官,被判決前所未聞的刑期,震驚社會

同樣身為地方父母官領導者,胡璉將軍在金門,從軍政到民政,從基礎公共建設到民生物資供應,乃至教育文化推廣,無一不有劃時代的絕越貢獻。將金門由戰火中的無助羸弱嬰兒,教養成健康壯碩的成人,胡璉將軍【恩主公】之名,當之無愧!

附註:胡璉將軍之於金門,令我想起卡蒙斯之於葡萄牙,詳文見【大航海第二部曲:澳門 Luís Vaz de Camões  葡萄牙代名詞】https://wow6688.blogspot.com/search/label/%E5%A4%A7%E8%88%AA%E6%B5%B7%E7%AC%AC%E4%BA%8C%E9%83%A8%E6%9B%B2%EF%BC%9A%E6%BE%B3%E9%96%80%20Lu%C3%ADs%20Vaz%20de%20Cam%C3%B5es%20%20%E8%91%A1%E8%90%84%E7%89%99%E4%BB%A3%E5%90%8D%E8%A9%9E

金門遊:烈嶼勇士堡、鐵漢堡、將軍堡


砲聲、煙硝、血光交織而成的的戰地歲月,沉默地隱身於岩壁、土丘、樹林…的碉堡,成了能夠欺敵,甚且提供可以暫時喘息的空間

【勇士堡】原名【四八高地據點】,1970年某日敵軍5名水鬼,潛入刺殺了6名駐守的士兵,當時班長發現後立即取出衝鋒槍,追出去與水鬼搏鬥。雖然奮勇擊斃全數敵軍,但自己也不幸壯烈犧牲。為了紀念班長的英勇事蹟,於是將【四八高地據點】更名為【勇士堡】

附註:雖然只有寥寥數語的文字說明,但是案前下筆時是有畫面的。可感受到那位英勇的班長 如同《戰地鐘聲》的主角,為了完成炸毀橋樑的重要任務,與游擊隊員們在山洞裡度過三天三夜,雖然主角最終成功完成炸毀橋樑任務,但也因為受重傷無法與游擊隊員一起撤退,他選擇留下,架起機關槍隻身立擋大隊敵軍人馬,讓隊員們能更充容地撤離,最終自己壯烈犧牲了……

目前勇士堡的地下設施是「地雷展示館」

先走一段實體地雷區,地雷原是突起狀,為方便行走,所以走道中央將地雷埋地

必需再走300公尺陰冷的地下通道才能到達地雷展示區

壁牆兩側展示各式地雷


其中一段通道是模擬地雷爆炸聲光體驗區,必需小心翼翼踏出每一步,以免誤觸模擬地雷

密密麻麻的金門雷區分佈圖

1949年國軍駐守之後,歷經「古寧頭戰役」、「八二三台海戰役」等,為了穩定臺海局勢,國軍於是大量構築工事,包括在海岸佈建鐵絲網和地雷,以阻止敵軍進犯。其中以面對對岸的金門北海岸平坦沙灘最密集,南海岸平坦沙灘則是重點佈雷。所以,海岸線80%皆是佈雷區(嚇)

佈雷區均以鐵絲網層層包圍,為了強調《不得越雷池一步》的重要性,特別掛上「雷區」三角骷髏警示牌

隨著兩岸局勢改變,國軍實施精實方案,島上駐軍大量裁撤,也留下許多廢棄營區、彈藥庫等軍事防禦工事,其中以地雷區對金門地區軍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最嚴重威脅。根據人道組織估計,全球死於地雷與其他戰爭殘留爆炸物的平民,總數超過100萬

於是官方在2006614日公布實施「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明訂佈雷區域內殺傷性地雷之剷除,應於七年內完成

2007年41日,陸軍成立金門排雷大隊,針對全島154處,總面積306962平方公尺的雷區,展開密集排雷作業,2013531日全數完成,清除並銷毀各式雷彈計95806枚,並於2013613日解除公告佈雷區域

掃雷大隊隊徽代表意義

砲彈:代表地雷及未爆彈
閃電:代表排除及銷毀作業
翅膀:代表和平
羽翼:代表紀念世界上因雷區排除或誤觸地雷而殉職或殉難的人員

圖片來源: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20/6913985

走出彎彎曲曲的勇士地下碉堡上到地面,在眼前出現的是彈藥庫

終於走出碉堡區了,要出坑道的樓梯,有點陡,但是低頭小心之餘,仍忍不住被梯頂的戰爭標語吸引

【堅強固守!  誓死不退!  硬打到底!  三天成功!】     夠硬氣!!!!

走出【勇士堡】的地下通道,出口居然是【鐵漢堡】三個大字

原來,勇士堡與鐵漢堡之間在地下縱橫相通,密如蛛網的地下坑道,連接各機槍陣地及砲彈陣地。碉堡外觀則以迷彩偽裝於半隱半露的樹林、岩壁、山坡之間

鐵漢堡的山壁旁停放著曾經功勳厥偉的退役戰車

鐵漢堡的山壁的另一側則是飽受戰火摧殘,已廢棄的民宅

【將軍堡】原名【L55據點】,「823砲戰」時,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蔣經國與當時師長郝柏村將軍在此討論戰況研商對策故更名【將軍堡】

【將軍堡】範圍不大,但是臨海面密佈砲眼口

將軍堡上方可以非常清楚看見大金門和烈嶼之間目前是金門大橋的海面視野

一個下午安靜專注地走訪了前線中的前線,臨海三座捍衛金門重要海洋門戶的軍事碉堡

萬里乘風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戰爭的殘酷 往往可以應照出人性的光輝,但是生命的深度,何需由戰爭來觸發呢?

金門遊:烈嶼九宮坑道

 

「九宮坑道」,更正確的名詞應該是「九宮小艇坑道」。因為在山壁中開鑿坑道的目的,是希望小艇可以在堅硬的岩層掩蔽下輸運戰爭所需的補給

19637月開鑿了第一個坑道,原本預計完成的所有坑道可以容納117艘補給小艇,後來在當時總統蔣中正先生指示下,擴增到167

第一個完成的小艇坑道位於烈嶼對岸大金門南方的塔山,烈嶼的「九宮坑道」則是完成於19655月,也是金門目前已開放小艇坑道中,規模最大的,可以容納52艘小艇停泊


九宮碼頭的風雞指向處即是對岸的塔山。九宮坑道與塔山坑道隔海相望,扼守金門烈嶼水道,補給物資因此可以快速衝過海面進入對岸的坑道中完成運送

九宮碼頭有4處出海口及5座地下坑道聯結碼頭

海風吹拂之下,沿著九宮碼頭寧靜的海岬步道走200公尺即可抵達烈嶼遊客中心

小艇坑道即是位於遊客中心下方的岩層

進入坑道水域之前,先會看到九宮坑道、地質景觀、金門廈門相對位置等的全面介紹

坑道內一角落崎嶇不平,花崗岩上刻畫「堅苦卓絕」,其下方是我在其它地方看過的標幟--【步兵104旅】獅吼臂章(酷!),右方只識得是陸軍,臂章上層是碉堡圖案(不知是哪個單位?),左右則各有「軍令如山、軍紀似鐵」標語

不知是剛進坑道覺得陰冷,還是這個角落肅殺十足,總之有鎮懾的氣勢

「地下化」的戰略奇蹟,即將由此展開

進入一小段之後,可以選擇右邊亦或是左邊步道,雙丁字型水道總長約790公尺

九宮坑道也稱四維坑道,因為連接九宮和四維兩地海岬。整個坑道的高度約莫都是7公尺,資料顯示,總共動用人力265千人次,挖出石方62千多立方公尺

花崗岩層炸開後,用人力搬出碎石,憑空挖出的水道,只能用「鬼斧神工」形容

突起的筋絡,賁張的肌肉,坑道內一角的蠟像,具體地傳達出當年以簡易設備開鑿坑道的艱辛

坑道內是陰涼的,也可聽到海水流動聲音。由於去的時候是退潮,所以只能聽到坑道外浪濤聲的回響,據說漲潮時,步道可能被淹沒(必要時坑道會暫時關閉)

坑道旁的副坑道很陰暗,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刻意不將燈光打入,因為裡面約莫有一、兩百隻的蝙蝠,所以除了海浪拍打聲,隱約還可以聽到蝙蝠的吱吱叫聲


穿過山體,坑道的末端即是羅厝漁港

羅厝漁港端的迷彩牆張貼「海水漲退潮時間」以及其它遊客注意事項

我南來,妳北往,素不相識的彼此,相遇於羅厝漁港,卻背著同款同色的包(致敬戰地,右邊這位身著粉紅迷彩耶~)

由於九宮坑道是金門所有戰備坑道中佔地最寬廣者,所以有不同出入口

出了坑道口,由高處再一次俯瞰對岸的大金門(塔山坑道),當年的小艇就是在這個水域於砲火之下密集穿梭,運送軍需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烈嶼被稱為前線中的前線,為了與地廣兵足的共軍抗衡,全島戰備工事地下化。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在硬度高於大理石的花崗岩中,胼手胝足硬是開鑿出令人驚嘆世界級的戰備地下水域坑道

隨著兩岸局勢的改變
1968年初,海軍重做編制,小艇大隊僅保留一中隊於料羅灣做為離島運補之用,其餘撤回台灣左營軍港
1977年國軍組織調整,烈嶼守備部隊將部份閒置的九宮坑道整建為「烈嶼醫院」(野戰醫院)並提供民間醫療服務
1987年「烈嶼醫院」搬遷
2001年金門國家公園開放參觀

細數羅列的世事變遷,仍然保留原始樣貌的九宮坑道,雖已轉型成為旅遊景點,遊走其中,仍不免讓人有【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回首雲山青矗矗,黃流依舊繞彭城】的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