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大航海第一部曲:葡萄牙 Fado 美麗與哀愁

Fado原意是「命運 (Fate)」,是一種音樂形式

最早的起源目前不可考,可追溯到的明確來源是1820年代的葡萄牙Lisbon
Fado 特點是與大海、生死、愛情、貧窮、歸鄉有關的悲傷哀怨曲調和歌詞,充滿了「渴望」的情緒




20111127日,Fado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統的Fado使用絃樂器,包括圓肚梨形的葡萄牙吉他(Guitarra)、中提琴、低音琴(吉他)


Amália Rodrigues被葡萄牙人譽為Fado女王

1920年出生於里斯本Alfama貧民區,四、五歲便在碼頭賣柳橙和走唱,1930代末期正式成為職業歌手

圖片來源:https://images-na.ssl-images-amazon.com/images/I/51b%2BC7%2BzR7L.jpg

Amália Rodrigues 優美的嗓音,豐富的人生閱歷,唱盡了屬於 Fado的獨有魅力

她也打破傳統限制,以管絃樂的形式表現 Fado的精髓

一生總共獲得四十面包括西班牙、法國、日本等贈與的勳章

199910679歲過世,葡萄牙為她舉行國葬,連續三天舉國哀悼


葡萄牙的城市(尤其是Lisbon Alfama區)有不少 Fado餐廳,其 Fado歌曲形式可以與任何事物有關,但必須遵守一定的結構原則

Fado酒館

圖片來源:https://i.ytimg.com/vi/qHBk5g_Ei38/hqdefault.jpg

圖片來源:
https://img2.10bestmedia.com/Images/Photos/214275/p-Clube-de-Fado-1_54_990x660_201406010015.jpg

位於Lisbon Alfama區 的 Fado 博物館

葡萄牙給我的感覺是一個曾經風華絕代的國家

LisbonAlfama區的巷弄間,有數間Fado酒館,我去過兩家欣賞Fado表演

雖然聽不懂葡萄牙語,但是都有一種共同的氛圍,就是在琴手撥弄12絃的Fado伴奏之下,歌手時而低喃吟誦,時而亢亮高歌的情緒中,竟讓人有一種華麗過後的蒼涼感……

Fado】真的很葡萄牙~

大航海第一部曲:葡萄牙美術館和音樂館


我完全不懂建築,可是站在這個綠草之上純粹藍天之下的極簡線條橘紅色建築物之前,眼楮會自然微瞇,嘴角會不自覺上揚~~~

如果建築物是為人類而存在,那麼當它和環境自然融合在一起時,更能充份展現出獨特的美感和價值

位於葡萄牙Cascais市的 Casa Das Historias - Paula Rego 美術館,是2011年建築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得主 Eduardo Souto de Moura(葡萄牙籍)的作品

Casa Das Historias - Paula Rego美術館入口

Casa Das Historias - Paula Rego美術館行政區




美術館僅一牆之隔,有一花朵盛開的園子(後來才注意到是建於1874年的民宅),其圍牆盡是圖案繁複古老斑駁的葡萄牙磁磚,古老斑駁……毗鄰於簡約的現代美術館絲毫不顯得違合


Eduardo Souto de Moura設計Casa Das Historias - Paula Rego 美術館,是葡萄牙籍建築詩人Alvaro Siza的學生

而Alvaro Siza有葡萄牙建築一代宗師的稱號,於1992年獲得全球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茲克建築獎

圖片來源:http://golf.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ARTL000091698
Alvaro Siza在臺灣的作品是位於彰化縣大林鄉的「台豐高爾夫球場」

圖片來源:http://dataroom.tw/archicake/upload/image/2014AUG/The%20Siza%20House-7.JPG


2000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Rem Koolhass(荷蘭籍)的作品--葡萄牙Porto市 Casa da Música(音樂館)



Casa da Música(音樂館)內的階梯遠看像一面金屬豎牆,走近還好,階梯不算陡


Casa da Música音樂館買的可愛戰利品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A4%AE%E9%9B%BB%E8%A6%96%E5%8F%B0%E7%B8%BD%E9%83%A8%E5%A4%A7%E6%A8%93

第一次聽到Rem Koolhass的名字是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的活動,車子行經北京中央電視臺總部時,當地導遊要我們往窗外看一個正在施工的建築,她笑著說:「我們當地人稱這個建築叫大褲衩」

當時車行中看到這座被揶揄成「大褲衩」的建物時,心想設計者肯定是個反骨的傢伙

當真正身處Rem Koolhass所設計位於葡萄牙Porto市 Casa da Música的傾斜建物之前時,依然感受到設計者不同於世俗的張揚 

不論是Eduardo Souto de MouraCasa Das Historias - Paula Rego美術館,
亦或是Rem KoolhassCasa da Música 音樂館,遊走其間,都能自在輕易地和周遭的環境及建築冥想對話…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行經吵得沸沸揚揚爭論不休的臺北市大巨蛋(光復南路段),擡頭一望竟是從天而降的籠罩壓迫感………嗚~~~~~~~~~~~~~~~~~~~~

大航海第一部曲:葡萄牙 pastel de Belem 名不虛傳

確定要去葡萄牙之前,平常少吃蛋塔的我,在臺灣只要看到蛋塔(例如:啃爺、便利商店、大賣場、麵包坊…),我就吃吃吃~~~~~

最後終於嗑到葡萄牙發源總店的蛋塔……一整個無敵了~~~

它的秘方每一代只有三個人知道,而且簽署終身保密協定

最正宗的葡萄牙貝倫區葡式蛋塔(pastel de nata 又名 pastel de Belém),熱呼呼剛出爐,灑上月桂粉和糖粉(左側兩個),風味加加加分……

外圈很薄,咬下去「咖嗞」!!!約莫比翹鬍子洋芋片,還酥脆二三倍…很厲害……

店家每天要產出30000萬顆蛋塔,才足以應付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饕客


店外大排長龍




店內座位區散佈於各迂迴空間,總共400多個座位,一位難求


服裝和店家背景融為一體的顧客


蛋塔是十八世紀Mosteiro dos Jerónimos的修女發明的

當時蛋白被用來為服裝(修女袍)漿紗,酒廠也用蛋白過濾酒類,剩下的大量蛋黃被修女們就製成甜點

後來自由黨人發起革命,許多修道院被迫關門,為求生計修女們沿街售賣蛋黃製成的甜點,蛋塔的配方就在那個時候被一個糖廠老闆買走了

圖片來源:http://lisboa.convida.pt/images/POIs/PasteisBelem_01.jpg
1837年糖廠老闆在貝倫區開了一家專門製作蛋塔的店,取名貝倫蛋塔店-Pastéis de Belém

臺灣的蛋塔其實是英式蛋塔,自澳門發揚光大,屬於安德魯或瑪嘉烈式蛋塔

安德魯(Andrew Stow)是英國人,將葡萄牙式蛋塔帶進澳門

1989915日安德魯餅店 Lord Stow’s Bakery在路環區開始營業。安德魯並未全然使用葡葡牙式配方,而是加入英國式風格

後來安德魯將秘方和新產品開發權賣給肯德基(KFC

澳門本島區瑪嘉烈蛋塔店(Margaret’s Café e Nata),則是安德魯離婚妻子另起爐灶的店家

附註:「葡萄牙蛋塔製作私房區」可參考
大航海第一部曲葡萄牙 ---【消失的國界】葡萄牙介紹

大航海第二部曲:澳門 Luís Vaz de Camões 葡萄牙代名詞

踏進澳門機場,映入眼簾的正是「大航海的美麗波浪」磁磚地板

今年八月份規劃澳門行程時,看到「大三巴牌坊」附近有一個佔地不小的「白鴿巢公園」

1866年白鴿巢公園的現址原是葡萄牙商人馬葵士(Lourenco Marques) 的莊園,他除了喜歡白鴿,飼養許多白鴿任其翱翔之外,也在其莊園鑄造他所敬仰十五世紀葡萄牙籍文人「賈梅士」的半身銅像

十五世紀葡萄牙籍文人,我腦海中只有「卡蒙斯」,這位「賈梅士」何許人也?

深入了解才知,澳門地區習慣稱呼「卡蒙斯」為「賈梅士」

我的認知,這位 Luís de Camões幾乎是葡萄牙的代名詞

其生平如下:
15241525?)年出生葡萄牙,城市不詳,Lisbon(?)Coimbra(?)Constância(?)Alenquer(?),被確定的是父親是船長,死於印度果阿

謠傳Luís de Camões之所以喪失一眼,是因為和備選王后及公主戀愛,被逐出宮外,並選擇赴非洲摩洛哥與摩爾人作戰,因此喪失一眼

1552年 Luís de Camões 在里斯本與官吏決鬥並刺傷對方而入獄,他自願到印度果阿為國王服務為代價並獲釋。但是在印度果阿又因負債被關押入獄,並且得罪當時的印度總督。接著他又參加馬拉巴海岸和紅海的遠征隊被流放到澳門(澳門當時是離葡萄牙非常非常非常遙遠的小小小小漁村)

這位個性鮮明、不甘寂寞的傢伙,最終於1556在澳門被升等為軍官

1558年 因虧空公款,又被遣返印度果亞,船隻在湄公河上失事,其中國情人(Ti-Na-Men)因此喪命,幸而《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手稿並未遺失。後來又因故滯留在非洲莫三比克

1570年 回到里斯本

1572年 發表《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又稱《葡國魂》葡萄牙國王 SebastiãoⅠ 因此授予養老金

1578年 國王戰敗身亡,養老金因此被取消。就此窮困潦倒,只剩一位從澳門一直跟隨他的僕人Jao陪伴

1580年 610日過世

《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又名《葡國魂》的葡萄牙史詩,即是
 Luís de Camões 被流放澳門時,在白鴿巢公園內的石洞吟詠創作而成。這個石洞因此被稱為(賈梅士石洞)

「賈梅士石洞」內的紀念碑文

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n0gz-n3AQ

歐洲大陸的最西端Cabo da Roca,立有一石碑

圖片來源:http://www.visitasvirtuais.com/images/locais/CaboDaRocaFoto.jpg

Cabo da Roca石碑上的千古名句
【陸地止於此,海洋始於斯】即出自《盧濟塔尼亞人之歌》


《盧濟塔尼亞人之歌》以葡萄牙探險家 Vasco da Gama為詩中的英雄,全詩九千多行,分為十個章節
圖片來源:https://ritachen168.tian.yam.com/posts/19708160
白鴿巢公園(賈梅士公園)地上的十幅石砌圖,即是以《盧濟塔尼亞人之歌》十個章節為主題

圖片來源:https://www.iacm.gov.mo/showFile.ashxp=DECNNature%2FDocLib4%2F633913074161555.jpg

圖片來源:https://farm1.staticflickr.com/399/19537119375_2935f1a3e9_b.jpg

Luís de Camões的石棺和《盧濟塔尼亞人之歌》中的主角人物Vasco da Gama的石棺,目前一齊被置放在Mosteiro dos Jeronimos修道院的Santa Maria教堂內,一文一武生生世世兩相對面

每天數以千萬計世界各國遊客爭相緬懷,各國元首訪問葡萄牙也必來此地獻花

Mosteiro dos Jeronimos修道院的Santa Maria教堂


圖片來源:http://www.cmlisboa.pt/uploads/pics/tt_address/AS_1060-Jeronimos.jpg
Luís de Camões石棺和 Vasco da Gama石棺,生生世世兩相對面

Luís de Camões 石棺


Vasco da Gama 石棺

附註:
Vasco da Gama1460-1524年)葡萄牙探險家,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海到印度的人,該航路繞過地中海沿岸及阿拉伯半島,開啟日後葡萄牙對外殖民擴張之路

1497年 Vasco da Gama啟程出海的前一夜,船員們即在此目前安放石棺的港邊Mosteiro dos Jeronimos修道院祝禱祈願

第二年1498年,歷盡無盡海上風險的Vasco da Gama及船員們,終於抵達印度

澳門民政總署庭院內 Luís de Camões 的雕像



Luís de Camões對葡萄牙的影響:
◎葡萄牙國慶日→→610Luís de Camões逝世之日
◎葡萄牙新版護照上的人物→→Luís de Camões
◎葡萄牙語被稱為→→Luís de Camões
◎卡蒙斯學院(賈梅士學院,葡文:Instituto Camões),為葡萄牙對外推廣葡萄牙語言和文化的官方機構
◎廣場→→Praça Luís de Camões
◎道路→→ R. Luís de Camões
◎學校→→Schools Luís de Camões
◎公園→→Luís de Camões Garden

Luís de Camões對澳門的影響:
◎葡國日慶日、賈梅士日暨葡僑日(1977年訂定,每年慶祝活動,包括在白鴿巢公園賈梅士石洞獻花和朗誦賈梅士的愛國詩作)
◎葡萄牙殖民時代澳門紙幣人物→→
(大西洋銀行發鈔第五版19481976 Luís de Camões系列)
圖片來源:https://hk.auctions.yahoo.com/item/100414037917

◎廣場→→賈梅士前地
◎道路→→賈梅士大馬路
◎公園→→澳門賈梅士公園
◎大樓→→賈梅士花園大廈 

Luís de Camões幾乎是葡萄牙的代名詞,誰曰不宜?! 


2018年在葡萄牙Lisbon預訂的住宿是「詩人旅館」
「詩人」是指Luís de Camões嗎?
歐耶~~~真的耶,住宿旁邊正是Luís de Camões 雕像廣場

歪打正著,開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