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之旅】,作者Alexandra
David-Neel,是法國女子,曾經在北印度完成喇嘛訓練,精通梵文及佛教哲學,並且通曉藏語
1923年與喇嘛養子兩人喬裝成乞丐母子朝聖者,以四個月的時間歷經各種艱難險困,徒步穿越祟山峻嶺最終到達雪域西藏
Alexandra
David-Neel將這段生死歷程,以及深入西藏所親炙的山水、百姓、宗教……以靈活中帶著肅穆的筆調呈現給世人……
這是我接觸西藏的第一本雜文書籍,好看極了~~
篤信密宗的友人,每週都要火供一次。友人所屬的密宗團體要前往藏區參拜了,我也就跟隨踏上了「人間最後的淨土」~~
拉薩是西藏首都,也是藏區最繁華的城市,飲食是當地特有青稞製成的糌粑以及牛羊肉,日常生活舉目所見都與宗教有關……
糌粑是藏族最主要食物之一,原料是青稞或豌豆曬乾後炒熟,磨成粉再加工製成
乃糌:青稞製成
散瑪:豌豆製成
散細:去皮豌豆製成
華散:青稞+豌豆製成
街頭販賣食用油的小攤
冰糖等糖塊(前方的葡萄乾來自新疆)
藏民說「西藏沒有細菌,肉不會壞」(好像也是,SARS 噬虐全球,獨獨西藏未見波及)
在藏區仍然可以撿到貝殼及礦石,曾經深潛於海底的西藏,一旦浮現在世人面前,藏族女子立刻毫不吝惜地將貝殼的風姿展露出來
藏族女子綴滿綠松石及山珊瑚的頭飾(不同地區,裝飾方式有所不同)
藏袍是大襟服裝,男式寬大、帶袖;女式稍窄,分有袖、無袖兩種
不同地域居民製作藏袍的材料不同
城鎮採用高級毛料;農區採用氆氌;牧區採用毛皮
這款帽子藏語稱「霞冒加賽」
「霞冒」:帽子
「加」:漢
「賽」:絲
總意為「漢地金絲帽」,保暖性極佳,男女均愛配戴
色彩鮮艷的藏族襯衫、幫典、藏袋等
白色、黃色、紅色的(仿)絲布幅「哈達」,使用於不同場合,包括,謁見高僧或師父時的敬獻、主人掛於訪客的頸項上和手中的敬禮、同附於禮品中的敬意等藏宅不使用玻璃窗,而是使用色彩鮮艷吉祥八寶圖案的門帷、窗簾或隔簾
氆氌、馬鞍、鈴鐺、轉經輪
氆氌是手工織成的粗毛呢,原是白色,但一般都染成黑色,普遍使用於日常生活中的帳篷、門帳、衣、帽等
大多來自尼泊爾和印度的香料及染料,有些是礦石,需自行研磨
藏文專賣書局
市場與市集是販賣者與消費者的經濟互動之所在,是在地生活的縮影
許多販賣者將一生的心力投注於商品的生產、製造與開發
對消費者而言,市場與市集除了購買生活所需,也是交換生活情報所在地
於是乎,在彼此交談、關懷的互動過程中,自然產生微妙緊密的情感聯結
因此,就外來訪客而言,市場與市集成了體驗當地風土人情的必訪之地……
但是,隨著資訊、科技、交通、旅遊的快速發展與變遷,在地傳統風貌的保存益發不易
而且北京政府大舉建設西藏,許多藏區的特色都被漢化了
看了朋友去西藏拍的照片,發現西藏原味已快速流失,尤其是拉薩等大城市的原味藏民攤位,已被百貨公司和商業廣場所取代
希望可以藉由wow筒留下在西藏市場與市集所見所聞的吉光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