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經・俱舍論》記載:印度往北有座【須彌山】,相傳在佛祖誕生的馬年轉山一圈等同十三圈,增加十二倍的功德,並洗盡一生罪孽,可五百輪迴免下地獄之苦;而轉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
【須彌山】即是西藏岡仁波齊峰
岡仁波齊峰,藏語意「寶貝雪山」,梵語意「濕婆的天堂」,印度人認為濕婆住在此山中。藏傳佛教和印度教都以此山為宗教聖地,轉山需三天時間,總共57公里
隸屬於岡底斯山脈系的岡仁波齊峰,外觀呈現階梯式聳立於高原之上
有一說法是其本身就是一座最大的金字塔,具有極其特殊的能量。(曾經有四位專業登山家,登上岡仁波齊峰的某一峰頂 後來在一兩年之內,因快速衰老及疾病而逝世)
埃及獅身人面像正面指向西藏岡仁波齊峰二者都是北緯30度
【獅身人面像】到【岡仁波齊峰】的直線距離等同於【墨西哥馬雅金字塔】到【智利復活節島摩艾雕像】的直線距離
【獅身人面像】、【岡仁波齊峰】、【墨西哥馬雅金字塔】、【智利復活節島摩艾雕像】,此四個地方的緣起迄今仍然是人類文明史的神秘謎團……
以岡仁波齊峰為中心,孕育出四種不同文明和宗教的源頭
岡仁波齊峰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孕育了以天國【馬】、【孔雀】、【象】、【獅】四種神物命名的四條河流,分別是:
岡仁波齊峰以東,馬泉河→→→西藏母親河雅魯藏布江源頭
岡仁波齊峰以南,孔雀河→→→印度母親河恒河源頭
岡仁波齊峰以西,象泉河→→→西藏阿里地區母親河,也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印度河的支流
岡仁波齊峰以北,獅泉河→→→印度河源頭
印度教視岡仁波齊峰為世界中心,岡仁波齊的西藏語意是「神聖偉大的神靈之山」,古印度語意是「濕婆的天堂、神的天堂」
藏傳佛教也吸收印度教中世界中心的說法將岡仁波齊峰視為佛教經典中的宇宙中心【須彌山】
因此,古今中外許多高僧來到岡仁波齊峰講經修行,而後也展開了岡仁波齊峰轉山路線
岡仁波齊峰也是舉世罕見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包括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古印度教)、藏傳佛教、佛教徒祈禱膜拜的第一神山
岡仁波齊山腳下白色帳篷區是基地補給站,也是來自各地轉山(信徒)的暫歇處(4678米)
塔青(轉山起點,4678米)
虔誠的藏人不是一步一腳印的膜拜,而是五體投地一步一身子的頂禮膜拜
即便是所有的行李都由犛牛袱駝,但是在海拔5200米的冰川區仍是舉步維艱
我用盡了每一個呼與吸的動作,做體能的極度挑戰……
稀薄的氧氣、艱困的石頭路、刺骨的冰川、驟晴驟雪的天候、與犛牛馬匹爭路……
千百年來,不知斷送了多少藏族、印度人、尼泊爾人的寶貴生命
但是,那屬於宗教根深蒂固的堅實信仰,仍然趨策著每一位苯教、印度教、耆那教(古印度教)、藏傳佛教、佛教徒,視朝拜這座海拔6638米的岡仁波齊山,為終其一生的職志
藏族朋友們一再提醒,在海拔5000多米的冰川空曠處,如果想歇會兒,千萬別坐下,只能站著休息二至五分鐘,調整好呼吸就得立刻上路……否則難保證……
的確,這種地方未見任何動植物的氣息吶~~~
素不相識的善良母女三人,不時主動牽起我的手,讓我跟隨她們的腳步節奏前進….
探出頭來,自得其樂,不愧是演化數千萬年生命力強悍的囓齒類~~~~~
調整氣息之後,準備登上地勢陡升的卓瑪拉啞口(5660米)
藍、白、紅、黃、綠,不同顏色分別代表滅除人世間的愚痴、瞋恨、貪戀、我慢、嫉妒的風馬旗
藏族水馬年,轉山一圈等於非水馬年轉山十二圈
藏族的說法是,轉神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
轉十圈可免受輪迴之苦
轉一百圈者,便可立地成佛
轉山那一年,恰巧是藏曆水馬年,當時並不知有藏族的民間說法,也不知有《大藏經・俱舍論》記載的功德
親眼見到綿延於途中的朝聖者,若因高山症反應或體力不支休克死亡,未見親友哀戚耶,反而認為能往生於神山之下,是神佛的眷顧,極大的福報
不論是否清洗多少罪孽,我個人可以肯定的是,在轉山的過程中,第一次知道【呼吸】是怎麼回事……在平均海拔4800米(4675~5660米),走了三天57公里,可以存活下來,絕對是神佛的庇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