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聽說我去過西藏,接著總是被問到「妳有高山症嗎?」
有有有,我有俗稱「高山症」的高原反應,每一位由平地來到西藏的人都會有輕重不一的高原反應症狀
為了因應氧氣相對稀薄的高原地區,人體必須增加運送至身體各處細胞的含氧量。所以住在青康藏高原的藏族,血液比平地人濃稠
藏族朋友告訴我,藏人下西藏到外地工作,或者外地人來到西藏工作,都有7~10天支領薪資的調適假
我去過西藏四次,夏天冬天各兩次,夏天阿里地區白天氣溫最高攝氏50度,冬天氣溫最低零下攝氏30多度
四次的行前準備,除了注意身體狀況,尤其千萬別感冒之外,就是以平常心出發
進了旅店,放好行李,簡單梳洗,備妥調好的溫熱紅糖水放床邊,就採半坐臥姿勢在床上休息
12個小時之後,約莫凌晨2點可以很清楚感受到身體輕鬆、不沉重,和平常差不多,就躺下入睡,直到清晨7點多起床,可以開始正常的活動行程了……
四次的入藏都是12個小時的時間調適高原反應,並沒有服用,坊間聲稱的「高原安」、「紅景天」或甚至「威爾鋼」等抗高原反應的藥物
附註:照片是在海拔5100公尺的絨布寺招待所,窗外即是地表最高點海拔8848-8850公尺的聖母峰頂
低氣壓會導致空氣分子四散,在人體肺部追逐氧氣的補償能力被侷限的情況之下,在高原地區若是冒然採取較劇烈的動作,容易導致不堪後果
20.9%是正常氧氣濃度,低於19%到15%可導致頭部、肺部和循環系統問題,再低於10%到12%,呼吸急促,判斷力喪失等
同行的友人因為行前緊張,睡眠不足,抵達藏區之後,開心興奮,以致於喘息、頭痛欲裂、胃痛、疲累…於是前往醫院求治
在醫院吸了氧氣、打了點滴之後,帶回數顆直徑1公分的黑色小藥丸,回旅店休息藏族朋友說,為了達到最佳醫療效果,藏藥有時要配合天文時辰服食。他說以前就曾經看過長輩等待滿月掛空時,才準時服食藥物…(好有魔幻、神秘特色的服藥方式呀~)
後來我參觀藏族博物館,特意留意藏醫學的展場,其中介紹藏藥因應天候地理環境,採用當地特有的動物、植物、礦物做為藥材,並且藏醫學的必修科目包括天文學...等(致敬!)
回臺之後,有一次藏族朋友在電話中跟我說:「你們平地很多傳染病,我寄一些藏藥給你預防」,我心懷感激地婉拒了,一來是不想他破費,再來我告訴他,「我是漢族,藏藥恐怕吃不來…」
藏族的體質迥異於平地人,所以在拉薩街頭,不時可以看到掛著鼻氧管逛街的遊客,這是世界上其它地方看不到的街景……
小公升攜帶型的氧氣瓶在遊客多的大城鎮很容易取得,如果要長程移動,通常就需要準備枕頭狀30-50公升的氧氣袋
例如要去岡仁波齊山時,我就準備了枕頭狀20×36×70(公分)50公升的氧氣袋以備不時之需(照片箭頭所示)
當我把背包和氧氣袋架在牠身上時,坦白講真是覺得非常地抱歉,因為雍容的貴婦背上了背包和氧氣袋,實在是太失敬、太反差了………
口鼻的保暖也別忽略
高原反應,跟性別、年齡、種族、身型等相關性不大,而是取決於個人血液攜氧的能力
藏族朋友告訴我,他遇過一位義大利籍身強體壯,肌肉線條明顯的年輕拳擊選手,到達海拔4500公尺的地區,高原反應的痛苦讓他像個小孩般嚎啕大哭,為了避免演變成急性肺氣腫高山症,趕緊將他帶往海拔較低地區
心跳加速、呼吸淺短(甚至手心冒汗),可能是面對事情時的興奮、期待、緊張、焦慮所產生的生理反應
而人體面對環境的驟然變化時,即使做好各種預防措施,高原反應還是會不可避免地發生……
如果是輕微的高原反應,只要多休息,多喝水,或者服用一些緩解高原反應的藥物,一般都可以順利緩解,安~~~